一年点300次外卖,29岁小伙查出胃癌
福宝们
这是你们的日常吗?
↓
深圳工作、生活节奏快
很多人图方便
一日三餐几乎都用外卖解决
要注意了
这样的生活方式
很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
近日,29岁小伙
一年点近300次外卖
被查出“胃癌”登上微博热门
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
以及医生提醒
不良嗜好 工作压力 遗传因素
被认为是胃癌高危诱因
一个月前,29岁的小伙小何总觉得上腹痛,且有头晕目眩,四肢无力之感觉,他还注意到自己大便总呈黑色。去医院做了检查,发现是胃窦腺癌,所幸只有病灶周边淋巴结肿大,没有明显的远处转移病灶。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和周边的淋巴结,还需接受后续的辅助化疗。
据了解,小何在工作上很拼,一丝不苟,生活却随心所欲,工作五六年来,几乎不烧饭做菜,节假日也从不开灶,一年近300次是外卖解决;晚上加班后还要和同事朋友吃夜宵,每礼拜都要出去喝酒吃烧烤;熬夜后清晨时间紧张,早餐来不及吃,或嚼几块饼干了事,饱一顿饥一顿……
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王元宇分析认为,20多岁患胃癌看似出乎意料,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。像小何这样的年轻患者,虽没有胃癌家族史,但他饮食作息相当混乱,多种致病因素叠加,导致他年纪轻轻罹患胃癌。
“许多肠胃疾病,甚至是胃癌、肠癌来源于不规律、不合理的饮食习惯,晚上吃烧烤、外卖等,会增加肠胃负担,影响睡眠,容易发胖……”不良嗜好、工作压力、遗传因素,被认为是胃癌高危诱因。
不规律的饮食作息
经常吃外卖导致“胃癌”发生
这样的案例
也曾在深圳人身上发生过
专家医生提醒——
年轻人应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好,简言之要劳逸结合;尽量改变长年累月吃外卖、烧烤、夜宵等饮食习惯,远离烟酒。对于身体出现腹胀、腹痛、恶心呕吐、黑便、体重减轻等情况,要积极专科就诊筛查。
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
需做胃镜筛查
今年同样是29岁的曹女士,因为胃不太舒服去医院就诊,原以为可能是消化不良,但进一步检查后查出胃印戒细胞癌,所幸经早期诊断及治疗,挽回了生命。
曹女士自述从事直播行业,原本以为自己是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的轻微胃部不适,却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。
曹女士说:“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,然后就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,不怎么吃饭。经常早饭不吃,然后咖啡喝得比较多,酒喝得也比较多。”
关于“胃印戒细胞癌”
深圳卫健委有进行相关科普
↓↓↓
胃印戒细胞癌,胃癌中的战斗机,被称为胃癌之王。这种胃癌,细胞里充满黏液,会把细胞核挤向细胞的一侧,让它病理上看起来像一枚“戒指”,患者就像深陷“杀猪盘”,痛苦无法自拔,尤其中青年女性,特别容易“上当”。
作为胃癌中的“首恶”,它还是最不乐观的胃癌,一旦发力,会造成胃皮革样硬化,使胃腔变小,无法收缩,这时病程进展极快。如果不做治疗,3个月到半年会广泛扩散转移,预后极其不好,而且对化疗也不敏感。
而且,胃印戒细胞癌很狡猾。
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(深圳福田)
专攻消化道疾病的
青年外科专家吴晓滨表示:
在我国,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,胃癌是一种高发疾病,近年来发病更是不断有着年轻化的趋势。吴晓滨介绍,胃癌虽然常见、高发,却也是有较高几率治愈,其重点在于“双早”,即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,这是提高胃癌治愈率和改善愈后的重要一环。
目前,最有效的胃癌早筛的金标志是胃镜。
关于“胃镜”检查
北京大学深圳医院
有5个建议
35 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,就可以去检查一次。
如果检查没问题,自己也没症状,此后可 3~5 年复查 1 次胃镜。
萎缩性胃炎的患者,应每 1~3 年复查 1 次胃镜。
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,应半年到 1 年复查 1 次胃镜;病理活检证实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(即轻度不典型增生)的患者,应 3~6 月复查 1 次胃镜。
同时,北京大学深圳医院
还提醒
以下几类人
需要定期进行“胃镜”检查
1. 35 岁以上的男性:35 岁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总人数的 96% 以上,而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 2 倍多。
2. 重口味的人:尤其是习惯吃高盐、腌制、烟熏食物的人。
3. 胃有问题的人: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做过胃部手术,或有胃癌前疾病(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)的人。
4. 有家族肿瘤疾病史的人:例如爸爸妈妈得过胃癌、肠癌等疾病。
5. 有相关疾病的人:比如恶性贫血,因为恶性贫血患者常常有萎缩性胃炎。
6. 生活习惯不好的人:比如长期吸烟、饮酒,不爱运动,肥胖等。
想要远离胃癌
还要记住这些↓
学会舒缓压力,合理作息,不要随便熬夜,适当放松自己;
三餐定时定量,少吃垃圾食品,吃早餐少吃夜宵;
戒烟限酒,少吃高脂肪、高热量、高盐、高糖食物,多吃新鲜蔬果;
及时检查幽门螺杆菌;
胃不舒服,要及时就医,不要自行买药了事;
重视胃镜检查。出现胃部不适时,不要拒绝医生建议的胃镜检查。
各位福宝们
记得注意自身肠胃健康
生活再忙碌
也好好吃饭哦
-END-
编辑 | 邱淑滢
校对 | 李霞、魏鼎、王建交
审校 | 董芳君
监制 | 余治国
信息来源 | 潮新闻、北京日报、中国新闻网综合网络媒体
推荐阅读
往期内容